跳至主要內容
:::

大溪紳商與市街發展及牌樓分析(一)-大嵙崁街的商紳

大溪紳商與市街發展及牌樓分析(一)-大嵙崁街的商紳的封面照片
本篇所有內容,包含但不限於文字、圖像等數位資料,均受著作權法保護,應取得著作財產權人/單位同意授權,始得利用。
桃園大溪在1920年前舊稱大嵙崁,今日老街區大致仍承襲當時的街道紋理,沿街精彩牌樓店屋多已矗立近百年陪伴數代居民,為市街近代化發展的歷史見證。   本文將從地方紳商及其參與之公眾事務,一探大嵙崁街牌樓所呈現的地方活力。

大嵙崁街的地方紳商

今日大漢溪(舊稱大嵙崁溪)東岸一帶自清乾隆時期起漢人移墾成庄,嘉慶年間漳州籍移民合組「福仁季」,買下市街北段緊鄰港口區域,建立信仰中心的廟宇福仁宮以及店屋;接著林本源家族圈下市街中心地段土地,築構「通議第」作為墾拓山區的基地,迎來更多同籍移民進入。 台灣對外開港通商後,樟腦、茶貿易大興,作為河港集散地的大嵙崁街吸引大量的相關從業者,街區隨之擴張;後亦成為「開山撫番」的重鎮之一,清代官方在此設立撫墾總局、南雅廳,於19世紀末葉市街已發展出下街、上街、草店尾街、後尾街、新街及新南街等街區。
清代以來墾拓大嵙崁的重要姓氏家族,可見於福仁宮的十大公號中(註1), 包含:李、江、林、簡、張廖、黃、呂、王游、陳等。在清代移墾社會,地方領袖多出自墾拓大戶家族,例如:呂姓的呂蕃調為起建福仁宮的倡議者之一;而透過正途或者捐官取得功名,晉升於士紳階級,能更加提高社會地位,例如:李金興家族的李騰芳取得正科舉人,江姓的江有源家族則透過捐官,都使得家族在地方更富影響力。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清代以來墾拓大嵙崁的重要姓氏家族,發展以姓氏輪值的方式辦理開漳聖王聖誕慶典
表1:福仁宮十姓公號輪值簡表(同註1)
日治之初,臺灣總督府為籠絡臺灣社會之名望者與富豪,於1896年發布「臺灣紳章條規」,紳章的授與對象為具有學識資望之臺灣住民;「學識」是指在清代曾經取得科考功名,據具備學力程度及經歷者;「資望」則指資產多寡、地方名望程度及相關事由。 傳統的「紳」與「商」是社會領導階層中兩個不同的名稱與個體,而在日治初期,「紳商」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領導階層的代名詞。 (註2-3)
大嵙崁地區在1897 年至1921年間獲頒紳章者有14位;1903年以前的8位,皆在清代曾取得功名、捐官或因功褒賞,1907年之後獲頒紳章,則多為地主、實業家,擁有雄厚資產者。活躍於地方事務的代表紳商如:呂鷹揚、呂建邦、王式璋、江健臣、簡阿牛等。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日治時期大溪受頒紳章人士,都是重要的企業家
表2:大嵙崁地區獲頒紳章人士(來源詳註4)

title

(一)呂鷹揚
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呂鷹揚(1866-1923)字希姜,於1892年取得秀才,1893年補給廩生,是萬基公司股東
呂鷹揚。來源: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列紳傳》(臺北市:臺灣總督府,1916)。
呂鷹揚(1866-1923)字希姜,原籍福建漳州南靖人。呂氏12世先祖夏珍公於康熙、雍正年間渡臺, 家族世居桃澗堡大竹圍庄。同治年間隨父親呂克昌 在來大嵙崁,自九歲起上私塾受漢文教育,於1892年取得秀才,1893年補給廩生,1895年清日政權交替之際與家人前往廈門避禍, 於局勢平穩後返台。 (註5-8) 呂鷹揚與桃園街士紳文人關係密切,參與桃園吟社活動,並於報紙發表詩作; 當時桃園廳下的社會領導者亦多為詩社成員,詩社不僅是文藝風雅興趣,亦具社會身分的表徵。(註9-10) 1903年呂鷹揚與桃園街人士參訪日本大阪舉辦之勸業博覽會,返台後於日日新報發表觀光記事十則,並總結三大感想: 曰風俗人情之醇樸。道路街衢之清潔。物產製造之興隆是也。......三者之發施。皆由於教育。教育行。而人心團結。舉凡世道所係。衛生所關。拓殖所要。無不條分縷析。極意營謀。以為國家萬事之基礎也夫。 (註11) 這樣的見解反映在其對教育的關注,日後亦多與地方士紳合資組織公司,事業所及包含鐵道、拓墾、樟腦…等,並將盈餘投入地方公益事務,如:阿姆坪學田、ㄏ。
呂鷹揚對於新政權採開放態度,成為日人推行政令的先行者與推廣者,例如:進入國語學校、斷髮;並與日人關係良好,加入大嵙崁公醫木村所組的詩會, 也出席日本官員的送行會、歡迎會、祝賀會等。自其51歲壽宴報導, 看出呂鷹揚頗受地方官紳重視,於公開場合多以日語發言,並可能有參拜神社的習慣,相當融入日人所帶來的生活模式。並於1921年受臺灣教育會表彰其在文教上的功績, 在1923年裕仁太子訪台時受表彰為教育功勞者。 (註11) 呂鷹揚之子呂鐵州(1899-1942)生於大嵙崁街,在此地度過青年歲月,成年後任大溪街協會員(1920-1928)。呂鷹揚過世後,呂鐵州於1923年遷居臺北太平町,後遠赴日本習畫,1930年以作品〈梅〉參加第三回台展獲「特選」,開啟他在畫壇的名聲,為一代膠彩畫名家。

title

(二)呂建邦
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呂建邦6歲時跟隨母舅李騰芳讀書,1865年李騰芳中舉後,呂建邦便協助處理大嵙崁地方事務
呂建邦。來源: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列紳傳》(臺北市:臺灣總督府,1916)。
呂建邦(1856-1948),漳州籍人,其曾祖於乾隆年間渡台,在桃仔園八塊厝招佃墾荒,祖輩為地方頭人呂蕃調。6歲時跟隨母舅李騰芳讀書,1865年李騰芳中舉後,呂建邦便協助處理大嵙崁地方事務,1888年呂建邦被推舉為大嵙崁總理(註16); 日治初期土地調查顯示,呂建邦亦為大嵙崁街福仁宮及大嵙崁街各土地公廟管理人,為出身於墾拓家族的地方領袖。 日治時期曾任街長、區長,並於1899年受頒紳章,致力於地方公共事務,亦投資經營煤礦業。呂建邦的兒子呂傳命、呂傳琪也同樣為地方菁英熱心於公共事務,呂傳琪成立崁津詩社而在文學上頗具名聲,常於住所以詩會友。

title

(三)王式璋

王式璋1862年生,1887年進入大嵙崁撫墾總局辦理撫番開墾事務,1892年隨軍剿辦番社獲賞五品頂戴,1894年捐金而奏賞監生加五品職銜。 (註17-18) 日治之初即於官方機關服務,1894年在大嵙崁憲兵部擔任通譯,1896年因協助土匪事件獲官方獎賞,1898年於三角湧辦務署任用為雇員,而後於辦務署、桃園廳任「參事」之正式職。 在桃園廳參事期間因常住大稻埕,於1908年請辭,至在1913年又官方之請託再任參事。 (註19-20) 王式璋於清代無正式科舉功名,在大嵙崁撫墾總局下任職,透過軍功、捐金等獲得官銜;日治以來積極與當局建立良好關係,任職於政府部門出力也捐錢。 在1900年授佩紳章的同批人士中,以王式璋資產一千圓最少,推測其行事作為深受到日人肯定。獲得政府當局的肯定亦提昇王式璋在地方事務的影響力,例如:擔任桃崁輕便鐵道社長、公學校經費募集、推動斷髮、成立信用組合之召集人等。(註21)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王式璋,1887年進入大嵙崁撫墾總局辦理撫番開墾事務,日治之初即於官方機關服務
王式璋履歷書。來源:同註18。

title

(四)江健臣

江健臣(1872-1937)出生於大嵙崁月眉庄,譜名序坤,為「江有源」家族江次德之子,妻子江呂緞是呂銘新的妹妹。(註22) 家族為大嵙崁地區之大地主,自小學習漢文,25歲時開設書房授課。日治之後關閉書房,進入公學校任職,並鼓勵其弟子進入新式學校。(註23) 自1904年以後陸續擔任三層區庄長、員樹林區庄長、員樹林區區長。繼父親江次德1903年獲頒紳章, 江健臣亦於1907年授配紳章, 足見江氏家族在此區的土地財富實力受到重視與肯定。(註24-25) 江健臣還參與輕便軌道、電氣、樟腦、學田開墾、金融等實業經營,並關注地方教育、寺廟事務等公共事務,其活動區域及至河西的員樹林區,承續江有源家族自清代以來,在大嵙崁溪河東、河西兩岸的經營。 1920年地方改制後,江健臣成為首任大溪街長,直至1934年請辭; 總督府就其在地方行政、教化、社會公益之顯著貢獻,特別給予奏任官待遇、敘從七位。 (註26-27)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江健臣自1904年以後陸續擔任三層區庄長、員樹林區庄長、員樹林區區長。
江健臣。來源: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,《臺灣人士鑑》(臺北市: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,1934)

title

(五)簡阿牛

簡阿牛(1882-1923)祖籍漳州南靖,家族渡台後定居內柵,以樟腦為業。日治初期簡阿牛與手下二十餘人,以烏塗窟山區為據地與政府對抗,而被視為「土匪」, 直到1898年12月歸降。(註28-29) 隔年,簡阿牛帶著手下受僱於小松楠彌,從事樟腦業 ,1906年轉與山下秀實、金子氏等人合作, 1907年三井會社收購大嵙崁地區樟腦業者,簡阿牛轉往三角湧發展, 1910年再度與小松楠彌合作前往宜蘭南澳製腦 。(註30-33) 受到理蕃局勢變化影響,簡阿牛的活動範圍自大嵙崁地區,及至三角湧、宜蘭等地,奠定往後事業發展的基礎與人脈資源。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簡阿牛(1882-1923)祖籍漳州南靖,家族渡台後定居內柵,以樟腦為業。
簡阿牛。來源:大園市藏,《南邦事情》(臺北:南伸社,1921)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簡阿牛頒獲紳章的報導記錄
新授紳章。來源: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4月24日第7版。
簡阿牛以製腦專業獲得日人的信賴與合作,逐漸累計財富與名聲;1910年4月獲得總督府授與紳章(註34), 可說取得進入社會領導階層的門票,往後亦見簡阿牛積極參與社會公共事務以擴展影響力,如:捐贈桃園廳圖書館經費 、贊助桃園吟社活動 、響應與鼓吹斷髮 、支持宗教活動 。(註35-38)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日治時桃園建設圖書館,地方紳士鄭永南、徐克昌、趙玉牒、簡阿牛等捐金四百二十圓買書的報導記錄
簡阿牛捐金買書。來源: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12月16日第1版。
段落敘述相關的圖示說明:本廣告業顯示簡阿牛的事業範圍
建成商行廣告。來源:川田友之,《FORMOSA TO-DAY》(大阪:大觀社出版部,1917)
事業方面,也大放異彩,簡阿牛的「建成商行」以及與桃園廳下士紳合組的「萬基公司」皆以製腦為主,為北台灣可與日資抗衡的製腦業者之一;1919年專賣局整合全台業者成立「台灣製腦株式會社」,簡阿牛入股並任監察役。 此外還投資於染布、採木、石鹼、製藥、軌道、礦業、鑄造、製茶、糖業、開墾、金融……等,事業遍及桃園、台北、基隆、宜蘭等地,甚至南部的阿緱,與大稻埕、三角湧、基隆的士紳往來密切,合作對象涵蓋臺灣人、日本人。可與顏雲年、辜顯榮並稱的事業霸主。 1921年簡阿牛與顏雲年、辜顯榮等同任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,為當時大嵙崁街內最具全台知名度的士紳,1923年因腦溢血而猝逝,《臺灣日日新報》以「宛然水滸傳式人物」形容其從「土匪」到「總督府評議會員」的戲劇性人生 。(註39-40)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title

延伸閱讀

title

註釋

1. 詳見林一宏、張朝博、楊秋煜,《桃園縣大溪街的聚落與建築》(桃園市:桃園縣文化局,1999),頁73-75。 2. 徐國章(2010),〈拉攏臺灣仕紳、富豪人心的紳章制度〉《臺灣文獻館電子報》47期,2014/5/4下載,http://www.th.gov.tw/epaper/view2.php?ID=47&AID=624。 3. 梁顥曦,《日治時期大溪紳商之研究》(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5),頁21。 4. 臺灣總督府,《臺灣列紳傳》(出版地不詳:臺灣總督府,1916); 《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0126,甲種永久保存,第6卷第15號,1897年7月10日;          冊號0370,乙種永久保存,第2卷第10號,1899年1月11日;          冊號0488,乙種永久保存,第2卷第1號,1900年2月8日;          冊號0806,永久保存,第5卷第2號,1903年2月18日;          冊號1299,永久保存,第29卷第42號,1907年2月6日;          冊號1647,永久保存,第48卷第16號,1910年4月28日;          冊號2377,永久保存,第37卷第3號,1915年12月1日;          冊號7011,15年保存,第51卷第10號,1921年1月1日。 5. 賴澤涵編,《新修桃園縣志‧藝文志》(桃園市:桃園縣政府,2010),頁63。 6. 呂克昌亦名呂垂統、呂統,有四子:呂先春、呂振標、呂柳木、呂鷹揚。 參見《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12454甲種永久保存,原冊號21346,第1號,1901年01月01日;呂氏族譜編輯委員會,《呂氏族譜》(彰化縣:商工文化出版社,1976),頁系90-系97。 7.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06年3月14日第5版。 「呂克昌,桃園參事呂鷹揚之父,大嵙崁鹽務支館呂銘新之祖父,世居桃澗堡大竹圍莊,同治年間,攜三子、四子(呂鷹揚)移居崁津,長子、次子留守桃澗堡大竹圍莊舊有田廬。乙未之變,一家人避禍于廈門。嗣聞臺疆鎮定。始攜帶親眷回籍。」 8. 從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896年8月18日第3版刊登〈海嘯義捐者氏名〉列「金四圓 大嵙崁街 呂希姜」、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896年12月12日第1版刊登〈台北縣直轄館內居住學士名簿〉列「廩生海山堡大嵙崁 呂鷹揚」,推測呂鷹揚一家在1896年中左右返回大嵙崁。 9. 呂鷹揚在報章發表詩作多以「呂希姜」之名;當時桃園廳下的士紳階級亦多為桃園詩社成員,亦可見日治初期大嵙崁街雖以商況勝於桃園街,而文風卻為桃園街為盛,當時桃園廳下公共事務常由桃園街、大嵙崁街士紳代表合作。 10. 一如兒玉總督亦以「揚文會」以詩文會台灣社會領導階層。
11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03年5月2日第4版。 12. 陳欣慧,《「詩」的權力網絡:日治時期桃園吟社、以文吟社的文學文化社會考察》(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8),頁67-73。 13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6年7月23日第6版,「大嵙崁街紳士呂鷹揚氏。桃園廳參事也。此次為內祝五旬晉一之期。發柬招待重要官紳。......氏以國語起為謝辭。......聞氏此番受六親來賀金品。全部要獻納臺灣神社。竝施恤行旅病院云。」 14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21年10月31日第5版、1921年11月4日第4版。 15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23年4月18日第3版。 16. 吳振漢,《大溪鎮志‧3文教篇、人物篇》(桃園縣:桃園縣大溪鎮公所,2004),頁239。 17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6月4日第1版。 18. 《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488,乙種永久保存,第2卷第1號,1900年2月8日。 19.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王式璋任職記錄:1900年任臺北縣三角湧辦務署參事,1901年任職臺北縣大嵙崁辦務署參事,1906~1908年間任桃園廳總務廳參事,1913~1920年間任桃園廳庶務課參事。 參考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總督府職員錄系統http://who.ith.sinica.edu.tw/mpView.action。 20. 根據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3年1月18日第6版所載,王式璋自改隸以來任桃園廳參事十餘年,「後因久泊稻江,自恐有虧廢職,於明治40年固辭,今再受當道所託,已於1月9日重任舊職」。
21. 王式璋曾發表〈詠斷髮不解裝〉詩文:「髮可刪除裝不移。同人權變合時宜。頭顱好自翻新樣。衣服無妨守舊規。風氣廣開殊切望。民心誠附此堪知。從今藉泯嗤豚色。別有章身任自為。」刊載於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1年02月14日第2版。 22. 陳建宏,《公廟與地方社會─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》(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4),頁118。 23. 富永豐,《大溪誌》(新竹:大溪郡役所,1944),頁140。 24. 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0806,永久保存,第5卷第2號,1903年2月18日。 25. 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1299,永久保存,第29卷第42號,1907年2月6日。 26. 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》冊號10080,甲種永久保存,第53號,1934年11月1日。 27. 同註23。 28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898年10月6日第2版。 29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898年12月22日第2版。 30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899年7月21日第3版。
31. 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06年1月7日第4版、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06年4月11日第4版、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06年12月2日第4版。 32. 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07年6月28日第4版。 33. 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1月7日第6版。 34. 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4月24日第7版。 35. 桃園廳長倡設桃園圖書館,紳士鄭永南、徐克昌、趙玉牒、簡阿牛等捐金四百二十圓作買書費。詳見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0年12月16日第1版。 36. 詳見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1年8月30日第2版、1911年10月19日第3版。 37. 詳見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》1911年2月16日第3版:簡阿牛響應斷髮。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2年2月17日第5版:贊助桃園斷髮會寄附藝妓四名。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2年4月25日第5版:三角湧簡阿牛招集自家店員14人,定於5月2日實行斷髮。 38. 例如:擔任普濟堂委員時,對於遶境活動的大力支援,見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6年7月26日第6版。 39. 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19年4月22日第5版。   報導臺灣製腦會社:「粗製樟腦業者。既如所報以資本金1000萬圓。合組織株式會社。贏斯業者個引受租額。其第一回繳納至去月三十一日止。已繳納600萬圓。去二十日午後二時。在鐵道旅館。開創立總會。當業者/代表者/ 引受株數:臺灣製腦/小松楠彌/6,210、救濟團/江口良三郎/12,441、簡阿牛/(無)/3,029、三井合名/星野政敏/37,420、萬基公司/簡阿牛/1,859、新竹製腦/永齊榮太郎/17,831、臺灣採腦/赤司初太郎/36,363、陳慶麟/(無)/892、林瑞騰/(無)/6,197、大寶農林/道家充之/4,806、臺南製糖/麻生□之/28,424、櫻井賢一郎/(無)/8,166、鹽水港製糖/□武代理/31,666、臺灣製腦組合/永野榮太郎/4,695、合計200,000」。 40. 詳見《臺灣日日新報》1923年2月24日第7版。